运博社团课 | “运河拾贝”新学期开课啦!

天气晴朗,春暖花开,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《运河拾贝》系列课程又在新学期开课啦!凭借多年接待经验,并依托馆校共建资源,2017年运河博物馆开发运河文化校本课程《运河拾贝》,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。本学期,“运河拾贝”社团课走进杭州拱宸桥小学和京都小学,通过寓教于乐、有趣好玩的课堂形式,运河娃儿们将继续了解并学习大运河的历史与文化知识。


“运河拾贝”社团课将向小朋友徐徐展开中国大运河人文历史地理文化的画卷,通过梳理运河的兴衰,从宏观到微观,以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讲述了中国社会环境的变迁。让小朋友们从中感受到大运河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,并一起见证生态和谐、科技创新及人文繁华的新时代大运河。

主题课:运河粮仓


为漕运提供通道是中国大运河的基本功能。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道:“漕,水转谷也。”即漕运就是通过水路运输谷物的一种形式。而为了适应漕运需要,中国大运河沿线的众多粮仓也就“应运而生”了。



运河上的仓储设施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,在大运河关键节点设置的仓储设施体系规模和形制,见证了大运河作为国家漕运通道的主体功能,也展现出了在隋唐宋时期和元明清时期的粮仓建造与粮食保存技术。



其中,有隋唐运河沿线的含嘉仓、回洛仓、黎阳仓等地下粮仓,也有元明清大运河沿线的富义仓、南新仓等地上粮仓。这些样式不一的粮仓在历史各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
  运河拾贝  


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些大运河沿线的古粮仓已成为“遗址”,不再发挥储粮功能,但应时代发展所需,运河边上仍不断有为漕运服务的“新生”粮仓拔地而起。



欢迎关注 |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